一、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连续3年以上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85db(a))而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呈渐进性发展,一旦发病,听力不可恢复。其发生与工作环境中噪声强度、接噪时间以及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因其发病过程比较缓慢,最初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故不易察觉。该病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钣金、纺织、矿山开采等行业。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表现
(一)渐进性听力减退。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即可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的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如果再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可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
(二)耳鸣。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蝉鸣声比较常见,常日夜烦扰,安静时加重。
(三)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等症状。
三、如何预防噪声聋?
由于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只能预防,无法治愈,“早预防、早发现”是预防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工艺情况采取技术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二)阻断噪声。可以通过隔声、吸声、消声、隔振和减振等手段控制噪声传播,或工作岗位尽量远离噪声源。
(三)加强个体防护。正确佩戴耳塞耳罩、使用护耳器等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进入噪声作业场所前,应检查耳塞、耳罩是否戴好;工作中不要随意摘下,以免损伤鼓膜;休息时或离开工作场所后,到安静处摘掉耳塞或耳罩,让听觉逐渐恢复。
(四)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减少噪音接触时间,避免加夜班或连续工作,工作以外的时间,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较强的声音,包括音乐,同时保证充足睡眠。
(五)定期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噪声聋发病隐匿,早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对语言听力的影响较小,所以损害早期个人感觉并不明显,但通过特殊的仪器可以及时发现,因此,应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已经发生职业性耳聋的患者应调离噪声岗位。
生产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损害往往是长期缓慢累积的结果,很容易会被忽视。进行噪声作业的工人,要特别注意防护,杜绝“噪声聋”的发生!一旦耳朵感到不适,或感觉听力下降,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gbz 49—2014[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21,39(3):184-189.
[3]应用预防医学,2020,26(0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