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疾控动态
1、热浪肆虐 疟疾蔓延 饥饿增加 气候变化引发三大健康危机
稍早时间出版的《柳叶刀·健康和气候变化倒计时2023》发布报告称,气候变化正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恶化,甚至夺走人们的生命。鉴于此,12月3日,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专门讨论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这是联合国气候大会首次举办类似研讨会。
英国《自然》网站也在12月1日的报道中强调称,气温上升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并导致粮食不安全。
热浪夺走生命。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预计本世纪热浪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将增加,全球需做好准备应对更强烈的热浪。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极端高温的高级顾问约翰·奈恩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持续长时间的“同步热浪”增加了6倍,这种趋势没有减弱迹象。热浪将对人体健康和民众生活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蔡闻佳教授接受《自然》采访时指出,每年都有人死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热浪。高温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中暑的风险,因为无法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可能导致人们出现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蔡闻佳强调,65岁以上老人最容易受到极端高温的影响。老年人很难让自己降温,因为他们的汗腺对来自大脑的化学信号不太敏感,他们也更有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据《柳叶刀·健康和气候变化倒计时2023》报告估计,与2000—2005年相比,2017—2022年非洲65岁以上死于极端高温的人数增加了11%,欧洲和中美洲同期则分别增长了8.8%和7%。
蔡闻佳还指出,一岁以下的婴儿也极易受到酷热的影响,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奈恩表示,由于城市化、极端温度、人口老龄化,高温已成为一个迅速增长的健康风险因素。当务之急是调整基础设施以抵御持续高温,并提高弱势群体对风险的认知。
疟疾传播范围更广。全球变暖也会导致传染病向新地区蔓延。以疟疾为例,它由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引起。当携带疟原虫的疟蚊叮咬人类时会将其传给人类,温度升高有助这些蚊子繁殖并产卵。
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的气候和健康科学家瑞秋·洛威和马丁·洛特·巴蒂斯塔估计,在1951—1960年间,在曾经因为过于干燥或寒冷而无法传播间日疟原虫的地区中,10%的地区在2013—2022年间变得适合疟疾传播,约17%以前不适合间日疟原虫生活的地方变得适宜其生活。
气候变暖也加快了登革热、寨卡和基孔肯雅等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并扩大了有害弧菌的传播范围。世界卫生组织此前警告称,全球登革热病例的数量可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蚊子的地理分布不断扩大。
洛威指出,干旱加剧、海平面上升、清洁水供应减少等也为病原体创造了更大范围的滋生地,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此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实践的结合会增加疾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也会导致流行病暴发。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称,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原因是病媒的地理分布范围扩大,繁殖能力增强。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动物和人类疾病正在新的地区出现。
干旱影响粮食安全。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多人无法获得安全且有营养的食物。高温和干旱导致农作物死亡,极端天气事件意味着户外工作者无法工作,他们因此失去收入,买不起足以果腹的食物。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的环境经济学家修若·达斯古普塔指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粮食不安全使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这会减少其工作量,导致他们的收入随之减少。
达斯古普塔和另一位环境经济学家、伦敦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伊丽莎白·罗宾逊利用过去的数据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说明更频繁的热浪和干旱如何影响粮食安全。根据该模型,他们估计,与没有全球变暖的情况相比,2021年气候变化将使1.27亿人面临中度至重度粮食不安全。严重的粮食不安全意味着食物耗尽或一整天没有饭吃。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够帮助各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健康效益也将随之而来。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气候科学家多米尼克·克尼维顿发现,在被归类为“高度发达”的国家,风暴和洪水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从1990—1999年的平均每次86人,下降到2013—2022年的平均每次16人。克尼维顿指出,这种下降可能归因于当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例如限制高风险沿海地区的建设、建造防御结构以防止山洪暴发等。
(来源:科技日报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2610)
2、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 需重视气候变化对其影响
1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正式发布《世界疟疾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约有2.49亿例疟疾病例,比2021年增加500万例,比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流行水平高出1600万例。
《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对疟疾传播和疾病负担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此外,《报告》还强调全球需要加大投入,开发新的病媒控制方法、疫苗、诊断和抗疟药物,以加快进展速度,实现全球目标。
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 但实现2030年目标仍挑战巨大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报告》显示,2000年至2022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28%,死亡率下降50%,避免21亿例疟疾病例和1170万死亡病例。大部分被避免的疟疾病例(82%)和死亡病例(94%)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不过,自2017年以来,全球疟疾防控步伐趋于停滞。2022年,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有上升。相比2021年,2022年全球新增500万疟疾病例,总计约2.49亿例;全球疟疾死亡病例为60.8万例,较2021年(61万例)基本持平,比2019年增加3.2万例。2022年全球94%的疟疾病例(2.33亿例)、95%的疟疾致死病例(58万例)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对此,世卫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前,许多国家就开始面临资源匮乏和重重困难,包括极端天气频发,人道主义危机、生物入侵、蚊虫抗药能力增强等,进而导致疟疾干预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部分国家面对高风险人群的迅速扩大,由于资金不足,甚至束手无策。疟疾病媒控制的两个主要干预手段:药浸蚊帐(itn)和室内滞留喷洒(irs),由于蚊子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效果也不断下降。新冠疫情初期,世卫组织曾预测,如果各国不能迅速有效地应对疫情,疟疾负担将重回2000年水平。所幸,在世卫组织及尊龙ag旗舰厅官网的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各国加大力度维持基础疟疾服务。因此,尽管病例数量在2020年有所回升,疟疾防控整体趋势在2021年和2022年并未进一步恶化。
但总体而言,《报告》认为,鉴于目前的趋势,实现《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gts)的目标挑战巨大——如果继续当前态势,2030年gts降低疟疾发病率、死亡率的目标均无法实现,且进度落后分别为89%和88%。
气候变化影响疟疾防控 对脆弱群体影响尤为严重
在《报告》发布前三天,11月27日,世卫组织曾联合全球卫生界,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重视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重视对蚊媒传染病的影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则首次强调,气候变化已对疟疾传播和负担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值得关注。
气候变化首先会对传播媒介蚊子的生存和繁育造成直接影响。蚊子的理想繁殖和存活温度为20至27摄氏度。气温上升可能让原本较为凉爽、疟疾稀少的地区,变得适宜蚊子生存,进而导致疟疾流行。《报告》指出,最近几十年来的数据证明,气温的升高已导致疟疾开始在非洲高原地区传播,而这些地区原本没有疟疾。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也会直接影响疟疾防控。《报告》指出,2022年,极端天气致使巴基斯坦降雨过多,洪水泛滥。洪水过后的积水为蚊子提供了理想的滋生地,致使该国暴发疟疾疫情,全年病例总数比2021年增加210万。洪灾还破坏了当地医疗设施,造成受灾地区的数百万人无法获得医疗服务,大大增加了疟疾死亡人数。
气候变化还对疟疾防控产生一系列间接影响,例如,减少人们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机会,中断药浸蚊帐、药品和疫苗的供应链,流离失所的人群增加疟疾扩散风险等。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延长疟疾的流行季,降低流行季的可预见性,不利于准确计算季节性疟疾干预的时机,加重对抗疟疾负担。
《报告》指出,虽然气候变化影响疟疾传播的程度缺乏相关数据,但整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疟疾防控不利,且妇女、儿童、少数族裔、移民和有潜在健康问题的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如果没有可观的投入去支持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相关适应措施,人类健康会因此遭受相当负面的结果。对此,世卫组织相关负责人强调,在规划疟疾防控项目时,必须将上述所有风险纳入考虑范围,思考如何将疟疾防控工作融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局之中。
抗疟创新方案涌现 仍需不断加速研发和推广
《报告》介绍了一系列抗疟新工具,如世卫组织于2023年10月推荐的第二种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r21/matrix-m)。加上前述rts,s疫苗,两种疫苗的使用将使疟疾疫苗在非洲广泛推广成为可能。同时,新一代药浸蚊帐出现,拟除虫菊酯-胡椒基丁醚(pbo)双成分药浸蚊帐增强了对产生抗药性蚊子的效力,目前在非洲分发的药浸蚊帐中有很大一部分使用了这种化合物。
《报告》呼吁,在抗击疟疾的斗争中,需要采取重大行动,包括增加资源,加强政治承诺,制定数据驱动的战略与创新工具,着重开发更高效、更有效、更低成本的相关产品。
2021年,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三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多年来,中国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加速创新方案的研发和推广。
自2021年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开始联合资助一系列专注于国际合作开发疟疾传播媒介控制的创新尊龙ag旗舰厅官网的解决方案。例如,由重庆大学等机构承担的“户外杀蚊真菌农药研制”项目,拟开发具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杀蚊真菌油基制剂,以解决化学杀虫剂引起的蚊虫抗药性与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机构承担的“利用按蚊天然抗疟共生菌阻断疟疾传播”研究,拟把天然抗疟共生菌引入到按蚊群体中,进而使按蚊无法传播疟疾;由南方医科大学等机构承担的“高效实时户外疟疾媒介蚊虫诱捕监测技术和装置的研发”项目计划研制实时高效的诱捕装置,以掌握蚊虫种群密度、日常活动和季节消长规律,为户外疟疾媒介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引和技术手段。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研发治疗疟疾的相关药物。在疟疾药品事业会(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和疟疾药物加速器(malaria drug accelerator)两家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下,位于北京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正在加紧研究有一款显示出优秀前景的在研药物,其计划将连续三天的服药周期缩短至一次用药,解决患者用药依从性等难题,并且在对抗耐药性方面展示出良好前景。
(来源: 环球网
二、国内疾控动态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健康促进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年12月6-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在北京组织召开老年健康促进研讨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等机构领导和专家,以及全国各省疾控系统老年健康工作骨干共50人参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健康服务处李雪婷处长提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切实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疾控队伍是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力量。与会专家就老年相关健康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介绍,各省疾控系统专家分别就老年人健康促进日常工作、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以及老年心理关爱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本次会议与慢病中心组织的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能力建设培训有机结合,为老年健康相关领域行政人员、专家学者以及健康服务工作骨干搭建了良好交流平台,对疾控系统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中外专家相聚海南省疾控共话热带病防控
2023年12月6日欧洲科学院nils christian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刘起勇研究员以及清华大学万科公卫与健康学院许磊副教授一行5人受邀到访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就热带病防控开展座谈交流,海南省疾控中心罗会明主任、何滨副主任以及中心热慢所、检验所和科信处负责人、首席专家和业务骨干出席会议。
会上罗会明主任针对热带病病媒防控技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潜在的疾病防控风险、中心与高校院所开展科研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渠道等多方面与中外专家展开交流。
何滨副主任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海南省在热带病防控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用数据和图表阐述了我中心在预防控制疟疾、登革热等疾病所积累的经验,同时也与外方专家探讨了气候变化及人员流动为热带病防控带来的风险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nils院士分享了他作为国际导师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并强调我中心在热带病防控方面所积攒的宝贵经验和储备的专业人员队伍、我国高等学府培养的优秀人才以及外方科研院所提供的zl尊龙凯时集团的技术支持形成了中外双方在该领域开展科研合作的稳固基石,并表达了未来与海南高校、疾控系统更紧密合作的意愿。
会后专家组走访了我中心病媒实验室和寄生虫病防治实验室,在相关负责人的讲解中了解了蚊虫样本收集、接收、检测和复核的完整工作流程,并对我中心获得疟疾国家参比实验室认证表示认可,尤其在了解到新址配备了800平米的病媒实验室之后,各专家对与我中心的项目合作更是充满信心。
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双方达成共识,愿共同努力,促进疾病防控、科研合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互访互鉴,实现共享共赢。
(来源:海南省疾控中心网站)
三、省内疾控动态
1、2023年全省性病、丙肝防控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成都举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方案(2021-2030年)》,提升全省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质量,推动“多病同防”工作纵深发展,12月5日-8日,我中心主办的全省性病、丙肝防控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成都举办。全省21个市(州)疾控中心及国家级和省级性病监测点、艾滋病综合防治县(区)示范区、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试点地区、既往报告丙肝病例随访扩大试点项目点相关工作人员共计5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性病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单位共10名专家就性病丙肝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诊断与病例报告、随访治疗、哨点检测、信息系统使用、新媒体宣传教育、干预策略技巧等内容进行授课。同时邀请广元市、雅安市、凉山州、绵阳江油市分享性病、丙肝防治工作经验。在答疑环节中,学员提问踊跃,授课专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解答,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培训学员纷纷反映,本次培训针对性强,师资强大,对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性艾所冯燎副所长对培训班进行了总结,提出围绕2030年消除丙肝公共危害行动方案、梅毒防控规划等目标,各地应尽快找准差距,厘清问题,多分析,多思考,结合艾滋病防控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性病、丙肝工作,落实“多病同防”防控策略,全面提升性病、丙肝防治工作能力。
(摘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举办四川省2023年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培训班
为落实相关要求,提高我省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水平,受省卫生健康委委托,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疾控中心”)于2023年12月3日至12月8日在成都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2023年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班采取线下培训的方式。共计省内53家机构33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班依托省疾控中心师资力量,并特邀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首席专家孙全富研究员,徐辉、刘辉研究员,以及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辐射研究所首席专家杨勇研究员莅临授课。培训班就放射卫生及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等作了系统性地介绍,同时也对非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进行了专题培训。12月8日上午培训结束后,进行了书面闭卷考试。
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学习,与授课老师们积极互动交流,丰富的授课内容和合理的培训安排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对放射卫生工作有了更深更新认识,不仅加强了各机构的联系与交流,还持续推动了我省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助推我省放射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市内疾控动态
1、广安市举办呼吸道病毒类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呼吸道病毒类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量,12月5日,市疾控中心举办了2023年呼吸道病毒类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广安区人民医院、华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长和技术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依健通报了全市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强调指出,各地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呼吸道病原监测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统筹抓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要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实验室操作,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增强检验检测结果对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的支撑作用。随后,市疾控中心业务骨干围绕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技术要求及当前各地各单位实验室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讲解。
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技术性、操作性较强,为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并提升呼吸道病毒类检测技术的操作,落细落实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
2、岳池县医防融合办公室组织召开拟建艾滋病检测点检测技术及验收培训会
为进一步加强县域内艾滋病检测点建设,规范艾滋病检测点检测工作,全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业务水平,12月4日,岳池县医防融合办公室在兴隆中心卫生院组织开展了全县拟建艾滋病检测点检测技术及验收培训会,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分管副院长及负责hiv检测工作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县卫健局疾控股股长刘冬梅首先强调了召开此次培训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所有参训人员高度重视,培训后各单位要及时查漏补缺,以尽快高质量通过县市级验收工作。
随后,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罗祥柯对《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版》《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解读》《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等业务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杨锡成对《四川省艾滋病检测点验收方案》进行了解读。培训结束后,所有参会人员到兴隆中心卫生院艾滋病检测点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
通过开展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检验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置、阳性转介流程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艾滋病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促进全县拟建艾滋病检测点通过县市级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岳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
3、应急演练促提升 联防联控共发展——渝北区、邻水县联合开展2023年卫生应急演练
为加强渝北区、邻水县两地卫生应急队伍的沟通协调能力,畅通协调渠道,提高协作配合能力,渝北区疾控中心联合邻水县疾控中心于12月5日-6日在渝北区开展以“应急演练促提升、联防联控共发展”为主题的卫生应急演练。渝北区疾控中心副主任付家辉带队20余人、邻水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施涵带队10余人参加。
演练前,重庆市疾控中心专家赵寒、邻水县疾控中心专家袁维航分别就传染病监测及防控进展、登革热媒介监测与控制技术对应急队员开展培训,提高了应急队员专业知识水平,为此次的应急演练打好理论基础。
演练中,应急队员统一着装,背负应急物资,列队完成后围绕玉峰山开始进行5公里的负重徒步,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应对卫生应急任务。
此次演练以渝北区人民医院接诊一名来源不明的登革热病例,渝北邻水两地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联合应对为背景。进行个人防护的穿戴、渝北邻水联合流调、根据流调结果划分疫区,利用布雷图指数法、双层叠帐法展开蚊媒监测,对孳生地进行排查与清理,演示灭成蚊的滞留喷洒过程,展现了队员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本次卫生应急联合演练是基于共谋渝北、邻水疾病防控一体化发展合作大计,共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走深走实而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川渝卫生应急跨区域协同,检验和完善了两地的卫生应急联动机制。下一步,针对本次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短板,两地将不断深化卫生应急领域协同处置、队伍建设、人才交流等合作,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摘自: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